《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》

苏轼 宋代
野雁见人时,未起意先改。
君従何处看,得此无人态。
无乃槁木形,人禽两自在。
北风振枯苇,微雪落璀璀。
惨淡云水昏,晶荧沙砾碎。
弋人怅何慕,一举渺江海。
众禽事纷争,野雁独闲洁。
徐行意自得,俯仰苦有节。
我衰寄江湖,老伴杂鹅鸭。
作书问陈子,晓景画苕霅。
依依聚圆沙,稍稍动斜月。
先鸣独鼓翅,吹乱芦花雪。

翻译

野雁看到人时,还没飞起来,就已经改变了姿态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?竟然能捕捉到它那种无人打扰的神态。难道它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没有生气?可它和人一样,都能自在地生活。北风吹动干枯的芦苇,细小的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。天色灰暗,云水一片迷蒙,沙石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光。打猎的人心里有什么向往呢?一箭射出,就消失在广阔的江海之中。其他鸟儿争抢不停,只有野雁独自清闲高洁。它慢慢走着,神情自得,低头抬头都显得有分寸。我年老后寄居在江湖之间,身边的伙伴只是些鹅鸭。我写信问陈子,清晨的景色是否像画中描绘的苕霅一带。它们依依不舍地聚集在圆圆的沙滩上,渐渐地随着斜斜的月亮移动。它率先鸣叫,独自拍打翅膀,把芦花如雪的景象搅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