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董烈妇行》

祝允明 明代
大壑松不雕,高山石不朽。
覆载无改易,世有董烈妇。
烈妇王氏名桂芳,十七嫁与董家郎。
董郎卧瘵一年死,烈妇呕血手敛藏。
当时信誓对日月,谁能上掩日月光。
死生契阔志不违,老姑无依老母嫠。
母与烈妇伯父期,他年徐与重结褵。
为言:“汝婿昔僦居,婿死居停主人将夺之。
汝曷来归与汝栖,与汝伯父相因依。
”烈妇闻命志益悲:“未闻太行王屋曾为愚公移?
天地生我死我自有处,何有一撮茅土为瀍帷?
”啼眠风洒洒,母日护之不少舍。
后数日母去,谓:“汝送我而后返,吾不汝诈。
”妇勉从母归,稍进一饭喀喀哽塞不能下,长号浪浪泪满把。
投匕曰:“我去。
”母复送之野。
烟云惨淡日一抹,宣公桥下水泼泼。
妇云:“母乎!
河水清且沦漪,吾往从之,乐不可遏。
”母闻惊绝色惨怛,大呼褰裳不可脱。
渐台水深濑水阔,断萍芒芒强令活。
去矣还复入君门,抱君灵主哭诉君:“君神在木闻不闻,肉摧血裂魂纷纶。
母去儿解防,儿身终自妨。
儿有十尺麻,为君系三纲。
”粗粗髽绖移在脰,玉质高悬几筵右。
手持元气还乾坤,青天增高地增厚。
是时妇年才十八,英风烈烈塞宇宙。
呜呼!
十五国风一共姜,南朝惟见李侍郎。
忠节不但臣节庆,为尔君夫何独幸。
岂弟君子洪嘉兴,二年一日风教行。
为尔成坟敕埋玉,彤管有绎光荧荧。
岂徒肇家声,岂徒信乡俗。
歌谣长吏泽,爱戴国家福。
慰存尽封恤,树劝望旌复。
呜呼!
天下多美人,人百其身倘可赎。

翻译

大山中的松树不会枯萎,高耸的岩石不会腐朽。天地间的一切没有改变过,世间有董烈妇这样的人物。董烈妇名为王桂芳,十七岁嫁给了董家的郎君。董郎患病一年后去世,烈妇便呕血亲手收殓。当初的誓言对日月而言都显得微不足道,谁能说这样的誓言可以掩盖日月的光辉。生死离合,她却未曾违背初心。她的老姑无法依靠,老母则成为了寡妇。母亲与烈妇约定,将来会与她重新缔结婚姻。母亲对她说:“你的丈夫曾经租住的地方,他死后,房东想要收回房子。你可以回来与我一起居住,与你的伯父相依为命。”烈妇听后心生悲痛:“没听说过太行山、王屋山会被愚公移走?天地生我,终归会有归宿,何必为了逝去的丈夫,而束缚自己的生活?”她哭泣着在风中辗转,母亲每日守护着她,不让她受到任何伤害。几天后,母亲离开,告诉她:“你送我离开后才能回去,我不会骗你。”烈妇勉强随母亲回家,但吃下的食物卡在喉咙,哽咽得无法下咽,她哭声连绵不断,泪水满面。她扔掉手中的食物说:“我要走了。”母亲再次送她到野外。天空阴沉,日影暗淡,宣公桥下的水流湍急。烈妇对母亲说:“母亲啊!河水清澈,我想跟随它,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。”母亲听到后震惊无比,脸色苍白,大声呼喊着阻止,但烈妇坚持前往。最终,烈妇离开,回到丈夫的家中,抱着丈夫的灵魂哀悼,诉说着对他的思念。丈夫的灵魂是否能听见,身体已经破碎,鲜血流淌,灵魂飘散。母亲离去后,她保护自己不受外界干扰,但身体终究还是受到了伤害。她手中握着十尺长的麻绳,为丈夫系上三纲,表示对他的忠诚。头上的丧服粗粗地缠绕在脖子上,她的形象高悬于祭坛右侧。她用手中的力量回归天地,使青天更加广阔,大地更加深厚。这时,烈妇只有十八岁,她的英勇与刚烈充满了整个宇宙。真是令人感叹,十五国风中的共姜,南朝仅见李侍郎的忠节。忠贞不仅体现在臣子身上,作为妻子的她,何其幸运。温柔善良的君子洪嘉,两年一日的教化影响深远。为她建造坟墓,并安放玉石,记录其事迹的彤管光芒闪烁。这不仅仅是家族声望的建立,也不仅仅是为了遵守乡俗。她的事迹被传唱,受到官员们的赞赏,人们对她充满爱戴,国家也因此得到福泽。对于她的慰问与抚恤,充分展现出了对她的尊重与关怀。希望她能成为更多人的榜样,激励他们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。在这个世界上,有许多美丽的女性,如果能够用她们的力量去赎救他人,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