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龙支行》

曾棨 明代
龙支城头暮吹角,黄云蔽天沙草薄。
虎髯使者长安来,持麾拥盖边尘开。
城门尽是胡兵守,城外老人多白首。
拜迎使者双泪流,问云天子今安否。
自言家世丰州住,少小辞家隶军戍。
吐蕃昨日犯萧关,胡骑长驱泾陇间。
将军战败鼓声绝,弃戈遗镞填丘山。
自从陷没身为虏,五十年来在边土。
依栖部落作蕃人,生长儿孙尽胡语。
朝看烽火望中原,夜听鸣笳忆故园。
颓垣败屋谁家宅,断碛荒蹊何处村。
奉使还时报天子,早遣官军复清水。
假令年老身归死,已免游魂作胡鬼。

翻译

龙支城的黄昏,号角声在城头回荡,黄沙漫天,遮蔽了天空,草地显得稀疏而单薄。一位长着虎须的使者从长安赶来,手持旌旗,带着随从驱散了边疆的尘土。城门内外,尽是胡人守卫,城外的老人大多白发苍苍。他们流着眼泪迎接使者,询问天子是否安好。
老人自述家住丰州,年少时离家从军戍边。昨日吐蕃侵犯萧关,敌骑如潮水般涌入泾陇一带。将军战败,鼓声戛然而止,丢弃的武器和箭镞堆积如山。自从被俘后,他已在边疆生活了五十年,渐渐融入当地部落,子孙后代都说起了胡人的语言。
白天,他望着烽火遥望中原;夜晚,听着笳声思念故园。那些破败的墙壁、残损的房屋,不知是谁家的旧宅;荒凉的沙碛和小径,也早已分不清哪里是村庄。他恳请使者回去后禀告天子,早日派官军收复清水。即便自己年老身死,也不愿死后游荡为异乡的孤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