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感古十四首》

陈第 明代
楚昭达理,曷罹丧殃。
股肱谗慝,令尹子常。
贼虐邓宛,夺民之良。
蔡以裘佩,唐以纮骦。
三年淹恤,宠赂莫章。
柏举战败,于郑遁藏。
曷磔其体,曷斧其吭。
斯人逃罪,国无纪纲。
所贵哲后,区别奸良。
瓦也是庸,何怪奔亡。
¤

翻译

楚昭王明白事理,为何却遭受灾祸?只因身边的小人挑拨离间,令尹子常心怀恶意。他残害邓宛,掠夺百姓的财富。蔡国被迫献上皮衣玉佩,唐国也被迫交出宝马名驹。整整三年,楚国陷入困顿,但宠臣和贿赂的事却无人过问。柏举一战惨败后,楚昭王逃到郑国躲藏。为何不将那恶人碎尸万段,用斧头砍断他的喉咙?这种人逃脱了惩罚,国家便失去了秩序。贤明的君主应当分辨忠奸善恶。像瓦这样的平庸之辈掌权,又怎能怪人们纷纷逃离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