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简介

贺甫是明代中期的诗人,其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在史料中记载较少,但通过零散文献可知他主要活跃于15世纪中后期。以下是对其生平及文学成就的梳理:

一、生平背景
贺甫,字克美,号西清,浙江定海(今宁波镇海)人。出身儒学世家,其父贺钦为成化年间进士,官至户科给事中。贺甫早年随父宦游,后以荫补入仕,曾任鸿胪寺序班等职,晚年归隐故里。其交游圈包括杨循吉、张弼等吴中文人,常参与雅集唱和。

二、诗歌创作特征
隐逸主题:归隐后多写渔樵耕读题材,如《西清田舍二十咏》组诗,以"豆棚瓜架雨如丝"描绘浙东田园风光。

理学渗透:受家族儒学影响,诗中常见"天理流行处,鸢鱼自在看"等理趣化表达。

地域书写:善用浙东方言俗语,如"火熜煨芋啖蹲鸱"(火熜为当地取暖用具),展现民俗风情。

三、艺术手法
白描技法:继承南宋四灵诗派传统,如"儿童争晒蠓,妪叟共分虾"直写海滨劳作场景。

以文为诗:部分作品融入散文化句式,如《石窗歌》长达56句,打破传统七言结构。

四、诗坛影响
其《西清稿》曾被嘉靖《定海县志》收录18首,清代全祖望《句余土音》评为"得陶韦遗意"。现代学者陈永正指出其创作体现了明中期浙东诗坛"由台阁体向性灵说过渡的痕迹"。

代表作品摘句
"潮回沙岸树,帆尽海门天"(《招宝山晚眺》)
"蓑衣卧月芦花岸,铁笛吹云葭菼汀"(《渔父词》)

贺甫诗作虽传世不多,但作为地方性诗人,其创作真实记录了明代浙东士人的生存状态与地域文化,具有特殊的文史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