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级佛学教本

作者: 方伦 分类: 佛学宝典

第九课、天台宗(二)

四、百界千如

此宗认一切法,皆是真如实相 (1),或名为「如 (2)」,或称「如是」。十法界中,一、外显的形相,名如是相,二、内具的理性,名如是性,三、所具的体质,名如是体,四、由体所生的力用,名如是力,五、所造的作业,名如是作,六、由作所种的因,名如是因,七、助因生果的助缘,名如是缘,八、由缘发生的结果,名如是果,九、所招的报应,名如是报,十、以上相为本, 报为末,最后的归趣即究竟,名如是本末究竟。十界中的每一界,性与无情,色心万法,皆具此十如是。

但此十法界的每一界,又皆具有十界,所以才能昨日地狱,今日人间,他日畜生,再他日声闻缘觉等。 十界各具十界,则成百界,百界中的每一界,又各具有上述的十如,则成千如,此百界千如,即为此宗对于万法的观感。

五、一念三千

上述百界,各具三种世间,所谓众生世间,国土世间,五阴世间。众生世间,即众生的正报,国土世间,即众生的依报,五阴世间,为构成依正二报的要素,即色法的色,和心法的受想行识。百界各具三 种世间,每一种世间,又各具有十如,如是相乘,则三千世间,或号为三千诸法,为一切法的总称。此三千诸法,实具于吾人一念之心,名一念三千。若就体言,心性中本具三千法,名理具三千;遇缘现起,诸法宛然,名事造三千,事与理圆融无碍,非一非二。

六、性具善恶

此宗主张:自性本具十界三千善恶诸法,既然具有解脱涅槃,当然亦具有烦恼生死。倘若就性的涵义说,则诸佛亦有恶,阐提 (3) 亦善,原因是:善恶有性有修,性是先天有的,修是后天造作的,诸佛虽没有修的恶,却有性的恶,不过不发生作用罢了。阐提虽没有修的善,却有性的善,所以遇缘开发,终当成佛。这就是说:修的善恶可断,而性的善恶本能,则不可断,若单就本性说,佛与众生,原是不二,这是本宗独特的见解,与他宗专主性善者不同。

七、三惑

三惑者:一见思惑,二尘沙惑,三无明惑。见思中的见惑,是迷于理而起之惑,思惑是迷于事而起之惑,这是不悟宇宙本体之空,徒执著心身与外物,认其为实有,种种烦恼,由是而生。尘沙惑是所惑多于尘沙,这是由于不知宇宙现象之假,遍计而起。无明惑是一念萌动,无明之云,遂掩蔽中道实相之月。这三种惑,是昧于空假中三谛之理,若欲破除,当修一心三观之法。

【注释】

(1)

此即指诸法的自性而言。真如与实相,是同体异名,约空谛名为真如,约假谛名为实相,若将二者合起来,空假相融,即是中谛。

(2)

诸法的法性,极难用语言文字形容,故借「如」字为代表。法性即实相,实相即如,因其不二、不异、不变、不动、万法的真面目,皆同一相,故名为如。

(3)

是一阐提的简称,为极难成佛之义,有二种:起大邪见,断一切善根者,名断善阐提。大悲菩萨,发愿众生度尽,方成佛道,而众生至多,故亦成佛无期者,名大悲阐提,此处系指断善阐提而言,参看中级教本第二十三课注四。

【习题】

(一) 解释「真如实相」。

(二) 「十如是」是那十项?

(三) 十界具有千如,这是怎样算出来的?

(四) 释一、众生世间,二、国土世间, 三、五阴世间。

(五) 何谓一念三千?

(六) 诸佛亦有恶,阐提亦有善,原因在那里?

(七) 何谓尘沙惑?此惑因何而起?

图书目录

第一课、律宗(一) 1/48 第二课、律宗(二) 2/48 第三课、律宗(三) 3/48 第一、二、三课综合指要 4/48 第四课 华严宗(一) 5/48 第五课、华严宗(二) 6/48 第六课、华严宗(三) 7/48 第四、五、六课综合指要 8/48 第七课、华严宗(四) 9/48 第八课、天台宗(一) 10/48 第九课、天台宗(二) 11/48 第七、八、九课综合指要 12/48 第十课、天台宗(三) 13/48 第十一课、天台宗(四) 14/48 第十二课、三论宗(一) 15/48 第十、十一、十二课综合指要 16/48 第十三课、三论宗(二) 17/48 第十四课、法相宗(一) 18/48 第十五课、法相宗(二) 19/48 第十三、十四、十五课综合指要 20/48 第十六课、法相宗(三) 21/48 第十七课、法相宗(四) 22/48 第十八课、法相宗(五) 23/48 第十六、十七、十八课 综合指要 24/48 第十九课 法相宗(六) 25/48 第二十课 读经录要(一) 26/48 第二十一课、读经录要(二) 27/48 第十九、二十、廿一课综合指要 28/48 第廿二课、读经录要(三) 29/48 第廿三课 真言宗 (一) 30/48 第廿四课 真言宗 (二) 31/48 第廿二、廿三、廿四课 综合指要 32/48 第廿五课 真言宗 (三) 33/48 第廿六课 真言宗 (四) 34/48 第廿七课 禅宗 (一) 35/48 第廿五、廿六、廿七课 综合指要 36/48 第廿八课 禅宗 (二) 37/48 第廿九课 禅宗 (三) 38/48 第三十课 净土宗 (一) 39/48 第廿八、廿九、三十课 综合指要 40/48 第卅一课 净土宗 (二) 41/48 第卅二课 净土宗 (三) 42/48 第卅三课 净土宗 (四) 43/48 第卅一、卅二、卅三课 综合指要 44/48 第卅四课 净土宗 (五) 45/48 第卅五课 净土宗 (六) 46/48 第卅六课 总说 47/48 第卅四、卅五、卅六课 综合指要 48/48
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