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级佛学教本

作者: 方伦 分类: 佛学宝典

第七课、华严宗(四)

八、六相圆融

此宗更分析法界缘起,事事无碍的相状,而立有六相的教义。六相者:一总相,谓一尘含藏万法,如综合瓦砖木石等,而成一屋,名总相。二别相,谓万法有色心理事等差别,如一屋中的瓦砖木石等,体性各别,名别相。此总别二相,是就体言。三同相,谓万法虽别,然能融即成为一体,如瓦砖木石等,能互相和合,成为一屋,名同相。四异相,谓诸法虽能融即为一,但亦不失诸法差别的本质,如瓦砖木石,其形类功用,皆各不同,名异相。此同异二相,是就相言。五成相,谓诸虽差别,因融即故,互相成而为一体,如瓦砖木石,有互相成就之性,才能建立为体,名成相。六坏相,谓诸法虽可融即,成为一体,然若各住各位,则仍现诸法之相,而不成一屋,如瓦砖木石,各住本位而不合作,则房屋相坏,名坏相,此成坏二相,是就用言。

此六相中,总同成三相主合,属圆融门 (1),别异坏三相主分,属行布门 (2)。但此六相,离总无别,离同无异,离成无坏,皆含有无差别与差别二义,二者融通无碍,则无尽缘起的妙用,皆具于此,表示如下:  

71.gif

九、行位

此宗圆教所明的行证阶位,有行布门与圆融门二说。就行布门言之,有三生证道之说,三生者:初见闻生,此即于过去闻说一乘妙法,而种解脱的善根者,是为凡位。次解行生,此即现在开圆解 (3),修圆行 (4),由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 回向、以至十地皆属之,是为圣位。三证入生,此即当来证入妙觉佛果的位次。在此三生中,见闻生中,并无断证 (5),解行生中,则渐次断证,证入生中,则一断一切断,一证一切证。可知成佛时,虽是无碍证入,但若统过去而论,还是渐次修断,是即行布门的行证。

就圆融门言之,以体论,自性法身,原是清净,所谓不断而断,不证而证。以用论,则事事无碍,主伴具足,所谓一断一切断,一证一切证。以行位论,行行相即,位位相入,因果不二,行满成佛。以时量论,一念即多劫,多劫即一念,念劫融摄,长短即入,是即圆融门的行证。

上述行位,行布不碍圆融,圆融不碍行布, 一念不妨三祗 (6),三祗即是一念,虽说有行布圆融二门,渐顿不同的行证,却仍是无碍即入,是为此宗行位之说。

【注释】

(1)

菩萨修行的阶位,据华严宗所判有二门,一、初后相即名圆融,或圆融相摄门,谓一位中,即摄一切前后诸位,所以一位满,皆至佛地。二、初后分开名行布,或次第

(2)

行布门,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,满后方至佛地,次序历然。

(3)

妙智所证之理为圆,圆解即圆通的见解,谓觉慧周遍,通解法性也。

(4)

圆教的行法,谓一行即一切行也。

(5)

指断惑证真。

(6)

菩萨修行,须经三大阿僧祗劫,方成佛道,简称三祗,阿僧祗为极大之数目,故可译为无央数。

【习题】

(一) 何谓六相。

(二) 用房屋节材料为喻,说明六相的意义。

(三) 一、圆融门,二、行布门,如何解释?

(四) 列出六相现象表,包括体相用,及圆融行布二门。

(五) 解释「三生」。

(六) 就体、用、行位、时量四者,释圆融门的行证。

图书目录

第一课、律宗(一) 1/48 第二课、律宗(二) 2/48 第三课、律宗(三) 3/48 第一、二、三课综合指要 4/48 第四课 华严宗(一) 5/48 第五课、华严宗(二) 6/48 第六课、华严宗(三) 7/48 第四、五、六课综合指要 8/48 第七课、华严宗(四) 9/48 第八课、天台宗(一) 10/48 第九课、天台宗(二) 11/48 第七、八、九课综合指要 12/48 第十课、天台宗(三) 13/48 第十一课、天台宗(四) 14/48 第十二课、三论宗(一) 15/48 第十、十一、十二课综合指要 16/48 第十三课、三论宗(二) 17/48 第十四课、法相宗(一) 18/48 第十五课、法相宗(二) 19/48 第十三、十四、十五课综合指要 20/48 第十六课、法相宗(三) 21/48 第十七课、法相宗(四) 22/48 第十八课、法相宗(五) 23/48 第十六、十七、十八课 综合指要 24/48 第十九课 法相宗(六) 25/48 第二十课 读经录要(一) 26/48 第二十一课、读经录要(二) 27/48 第十九、二十、廿一课综合指要 28/48 第廿二课、读经录要(三) 29/48 第廿三课 真言宗 (一) 30/48 第廿四课 真言宗 (二) 31/48 第廿二、廿三、廿四课 综合指要 32/48 第廿五课 真言宗 (三) 33/48 第廿六课 真言宗 (四) 34/48 第廿七课 禅宗 (一) 35/48 第廿五、廿六、廿七课 综合指要 36/48 第廿八课 禅宗 (二) 37/48 第廿九课 禅宗 (三) 38/48 第三十课 净土宗 (一) 39/48 第廿八、廿九、三十课 综合指要 40/48 第卅一课 净土宗 (二) 41/48 第卅二课 净土宗 (三) 42/48 第卅三课 净土宗 (四) 43/48 第卅一、卅二、卅三课 综合指要 44/48 第卅四课 净土宗 (五) 45/48 第卅五课 净土宗 (六) 46/48 第卅六课 总说 47/48 第卅四、卅五、卅六课 综合指要 48/48
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