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话

作者: 梁漱溟 分类: 儒理哲学

谈音乐

看见报上有一个消息,是王光祈先生最近在法国死了,在我心里很为悼惜,因这个人是有其相当的价值的,我觉得他或者是一个在音乐上有成功希望的人。民国八九年时,他在北大是发起少年中国学会的人(此会发起人初为三人,后为八人,他仿佛还在三人之列)。这个学会当时曾很包容收罗了一些优秀青年,教授学生都有多人参加,如曾琦、李大钊先生等都是这个学会的分子。后来这个学会因其在思想上初无一定的方向路子,乃随大局的分歧而分化为共产党与国家主义派等。王先生后来自费去欧洲留学,到现在差不多已十年光景。他最初并不是研究音乐的,其归趋于音乐,乃是后来的事。在商务印书馆、中华书局虽都曾出版了几种关于研究音乐的书,但俱非大著。他最近十余年来的生活,大都寝馈于音乐上。我同他虽不熟,但很能了解他。

在国内对音乐有研究有创造的人真是太少;这种东西,必有真的天才才能有深厚的造诣。我对于音乐历来是看得很重的,因为它可以变化人的心理,激励人的人格。我觉得中国之复兴,必有待于礼乐之复兴。依我理想的社会组织,其中若没有礼乐,必至成为死的东西,所以我盼望有音乐人才的产生,没有音乐人才产生,真是没有办法!我的朋友卫西琴(他自名卫中)先生曾说:“人的感觉如视、听、味、触、嗅等,以触觉为最低等,以听觉为最高等。所谓最高等者,即言其花样最复杂,而与心最近,与智慧相通,影响变化人之人格者亦最快而有力。”确有见地。

 我没有经验过一次好的音乐。卫先生本是专门研究音乐的,他在太原时,曾经用中国《诗经》中之几章谱成乐,乐谱不是他独创的,是自《永乐大典》中传出来的。他特别训练了一班学生,用中乐将它表演出来。民国九十年间,全国教育联合会在太原开会,卫先生遂领着他的学生,演奏《诗经》谱成的乐曲,参加教育会的陈主素先生归来说:“这种乐,真是可以代表中国民族精神的一种乐,平生未尝听过,但听过一次,一生也不会忘记。”可惜后来卫先生的学生很难凑合,我未得一聆雅奏。不过,卫先生演奏的西乐,我却听过。他演奏时的精神,颇值得教人赞叹。他用一架大钢琴,奏贝多芬的乐曲,在未演奏前,他有种种安排:先把我们听众安置在没有光或光线微弱的地方,不让人看,意思是要避免光的刺激,然后才能专心静听。其次他拿幔子把自己遮起,不让人看,因为他需要全身脱光,避去衣服的束缚和他种刺激。再次告诉我们说:“在演奏时不得咳嗽,否则我就要很厉害地发怒。”意思是说,他在演奏时便是整个生命的进行,倘遇到阻碍、刺激,自然非发怒不可。最后待他演奏完毕时,竟浑身流汗,非立刻洗澡不可。当演奏时,声调是非常强烈、勇猛,似是最能代表西洋精神的作品。但也许因我是中国人——和平而软缓的心境,对这最能代表西方精神的乐曲,总觉得有些跟不上,不能接头,不能充分地得到一种满足。我深知音乐的价值,无奈我对它用不上心去,而在别人处也不曾得到一个满足。一直到现在,还没有能从我认识的人中,发现一个伟大的音乐天才。

图书目录

朝会的来历及其意义 1/59 忏悔——自新 2/59 吾人的自觉力 3/59 言志 4/59 发心与立志 5/59 欲望与志气 6/59 心理的调整 7/59 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 8/59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9/59 日常生活的态度 10/59 谈习气 11/59 求学与不老 12/59 秋意 13/59 朋友与信 14/59 朋友与社会信用 15/59 谈学问 16/59 研究问题所需的态度 17/59 择业 18/59 对异己者的态度 19/59 猴子的故事 20/59 没有勇气不行 21/59 我们应有的心胸态度 22/59 开诚布公以立信 23/59 我的信念 24/59 谈合作 25/59 启发社会的力量 26/59 真理与错误 27/59 成功与失败 28/59 先父所给予我的帮助 29/59 我的生活实情 30/59 我自己的长短 31/59 三种人生态度——追求、厌离、郑重 32/59 生命的歧途 33/59 一般人对道德的三种误解 34/59 道德为人生艺术 35/59 新年的感触 36/59 谈生命与向上创造 37/59 人生在创造 38/59 真力量要从乡村酝酿出来 39/59 中国民族的力量 40/59 心理的关系 41/59 帮助理性开发的是经济 42/59 制度与经济 43/59 农民运动与合作 44/59 谈罪恶 45/59 谈规矩 46/59 为人类开辟一新历史而奋斗 47/59 中国士人的心理 48/59 谈用人 49/59 谈组织团体原则 50/59 谈应付难关 51/59 婚姻问题 52/59 谈戏剧 53/59 谈音乐 54/59 中国本位文化宣言 55/59 中西学术之不同 56/59 以出家的精神做乡村工作 57/59 谈儿童心理 58/59 东方学术之根本 59/59
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