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话

作者: 梁漱溟 分类: 儒理哲学

研究问题所需的态度

研究问题必须具有的态度,大概可分三点来说:

(一)要有一个追求不放松的态度。不追求则很容易只看见一些广泛的材料,而不能很把握其要点。凡能把握问题所在者必能追求不已。譬如我讲话好绕大圈子,实则我没有法子不绕大圈子。因追求乃能辗转深入而探到问题的根本。等到讲话时就仿佛绕圈子了。

(二)要不怕问题牵连广大。并且不要这个,就忘去了那个,要能将与本问题有关系之各方面都照顾得到。要能辗转牵引,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,可是始终还是一个球。

(三)要从容有含蓄,不要性急。性急是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毛病。当你对他讲这样不好,他就以为你主张那样。你说民主制度不好,他就想到你是相信独裁;你批评资本主义,你就想到你是共产党。诸如此类,这都是由于性急之故。我说话时常常不愿说一面理,譬如讲近代西洋政治制度时,先说明其牵掣均衡的巧妙处,但我的意思却不在这里。这里是宾;其与我之主张结论相去不知多少路远,在这底下要转弯的;因为我的思想经过了许多变化,只要凭此曲折以衬托我的正面意思而已。若还以为我的主张是这样,便是一个大错误。可是在心性浅急的人,却很容易辨不清宾主本末而发生误会。

我最不想发表单篇短文章,不愿在许多问题中抽出一个问题来谈,除非在不得已的时候;因为短文很难将自己整套意思前后曲折发表出来。不能全部拿出来,是我最不甘心的。譬如一幅图画,是由阴阳明暗几面配合成功的;假如阴阳明暗左右前后没有完全排比出来,支节片段的东西就不能供人家的欣赏领略。有时为事实所迫,这不甘心的事却亦作了不少。

现在外面对我有误会的太多。其故盖在一般人心浅性急,而我的理论主张又未全盘发表(编者按:全部理论现已出版)。再则道理虽同一道理,而在普通人于事实来到,固可一点即破,不难相遇;事实未到眼前,则千言万语亦殊难了了。这是无可奈何的!中国问题的复杂性与深曲性均达极高程度,大家不了解我倒是件小事;没有研究问题的态度,而耽误了民族社会的前途,却甚可惧!有志青年幸其留意!

图书目录

朝会的来历及其意义 1/59 忏悔——自新 2/59 吾人的自觉力 3/59 言志 4/59 发心与立志 5/59 欲望与志气 6/59 心理的调整 7/59 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 8/59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9/59 日常生活的态度 10/59 谈习气 11/59 求学与不老 12/59 秋意 13/59 朋友与信 14/59 朋友与社会信用 15/59 谈学问 16/59 研究问题所需的态度 17/59 择业 18/59 对异己者的态度 19/59 猴子的故事 20/59 没有勇气不行 21/59 我们应有的心胸态度 22/59 开诚布公以立信 23/59 我的信念 24/59 谈合作 25/59 启发社会的力量 26/59 真理与错误 27/59 成功与失败 28/59 先父所给予我的帮助 29/59 我的生活实情 30/59 我自己的长短 31/59 三种人生态度——追求、厌离、郑重 32/59 生命的歧途 33/59 一般人对道德的三种误解 34/59 道德为人生艺术 35/59 新年的感触 36/59 谈生命与向上创造 37/59 人生在创造 38/59 真力量要从乡村酝酿出来 39/59 中国民族的力量 40/59 心理的关系 41/59 帮助理性开发的是经济 42/59 制度与经济 43/59 农民运动与合作 44/59 谈罪恶 45/59 谈规矩 46/59 为人类开辟一新历史而奋斗 47/59 中国士人的心理 48/59 谈用人 49/59 谈组织团体原则 50/59 谈应付难关 51/59 婚姻问题 52/59 谈戏剧 53/59 谈音乐 54/59 中国本位文化宣言 55/59 中西学术之不同 56/59 以出家的精神做乡村工作 57/59 谈儿童心理 58/59 东方学术之根本 59/59
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