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明理学概述

作者: 钱穆 分类: 儒理哲学

四〇 薛瑄

上述诸儒皆南籍。薛瑄,山西河津人,号敬轩,他可代表明代初期之北学。其为学,悃愊无华,恪守宋人矩镬。尝手钞《性理大全》,通宵不寐。人称为薛夫子。时中官王振用事,瑄以乡人召用,大臣欲瑄诣振谢,拒不可,曰:“拜爵公朝,谢恩私室,某所不能。”已遇振于东阁,百官皆跪,瑄长揖而已。振大恨,陷之罪,系狱论死。瑄读《易》不辍。覆奏将决,振有老仆,亦山西人,泣于灶下。振怪问,曰:“闻薛夫子将刑。”振问:“何以知其人?”曰:“乡人也。”具言瑄生平。振惘然,立传旨戍边,寻放还。嗣复起用,为南京大理寺卿。中官金英奉使过南京,公卿饯之江上,瑄独不往。英返,言于众曰:“南京好官惟薛瑄。”英宗复辟,于谦将就刑,瑄谓同列曰:“此事人所共知,各有子孙。”石亨奋然曰:“事已定,不必多言。”召阁议,瑄又力言之,终不获救。其后遂乞致仕。临卒有诗:“七十六年无一事,此心始觉性天通。”崔铣论瑄之出处,谓:“王振之引,若辞而不往,岂不愈于抗而见祸?于忠肃有社稷功,其受害也,先生固争之,争不得,即以此事去,尤为光明俊伟。”故黄宗羲谓瑄出处,“尽美不能尽善”。

所著有《读书录》,大概为《太极图说》《西铭》《正蒙》之义疏。高攀龙说其“无甚透悟”,殆是的评。

图书目录

1/60 例言 2/60 目次 3/60 一 宋学之兴起 4/60 二 胡瑗与孙复 5/60 三 徐积与石介 6/60 四 范仲淹 7/60 五 欧阳修 8/60 六 李觏 9/60 七 王安石 10/60 八 刘敞 11/60 九 司马光 12/60 一〇 苏轼、苏辙 13/60 一一 综论北宋初期诸儒 14/60 一二 中期宋学 15/60 一三 周敦颐 16/60 一四 邵雍 17/60 一五 张载 18/60 一六 程颢 19/60 一七 程颐 20/60 一八 谢良佐、杨时、游酢、尹焞附张绎、王 21/60 一九 吕大钧、大临 22/60 二〇 南渡宋学 23/60 二一 胡安国、胡寅、胡宏 24/60 二二 张栻 25/60 二三 朱熹 26/60 二四 陆九韶、九龄、九渊 27/60 二五 吕祖谦附吕公著、吕希哲、吕本中、吕大器 28/60 二六 陈亮 29/60 二七 叶适 30/60 二八 薛季宣、陈傅良、唐仲友 31/60 二九 黄榦 32/60 三〇 杨简 33/60 三一 金履祥、黄震、王应麟 34/60 三二 金、元诸儒 35/60 三三 李纯甫 36/60 三四 赵复、姚枢、许衡 37/60 三五 刘因 38/60 三六 吴澄 39/60 三七 初期明学 40/60 三八 吴与弼 41/60 三九 胡居仁、娄谅、陈献章 42/60 四〇 薛瑄 43/60 四一 中期明学 44/60 四二 王守仁 45/60 四三 湛若水 46/60 四四 罗钦顺 47/60 四五 王门诸流 48/60 四六 钱德洪、王畿 49/60 四七 王艮 50/60 四八 罗洪先、聂豹、邹守益、欧阳德、刘文敏 51/60 四九 王时槐 52/60 五〇 罗汝芳、赵贞吉 53/60 五一 晚期明学 54/60 五二 顾宪成、允成 55/60 五三 高攀龙 56/60 五四 孙慎行、钱一本 57/60 五五 刘宗周 58/60 五六 明末诸遗老 59/60 60/60
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