珍珠之鬘

作者: 冈波巴 分类: 佛学宝典

三瑜伽

假如渴慕于“生起次第”和“圆满次第”的实修大业,那么,我们就应实修“真言瑜伽”;假如倾心于“财宝瑜伽”,那么,我们就应修习“梦幻教授”;假如仰止于“诸法瑜伽”,那么,我们就应修习一切诸法,都如“虚空”一般(的空性深义)。

《珍珠之鬘》第十六则

顶礼诸位胜妙上师!

大宝上师医王冈波巴大师曾经这样教诲说:

应诸位邀请,为了向你们这些大修行者们奉献一些教法,所以就以下内容,略作开示:

要知道,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年代,每个人的寿命,其实都是极其无常而又短促的,因此,我们应该及早地发起一些大乘之心来呀!

对于真正的实修者而言,概括来说,则应体会实修所谓的“三瑜伽”。

这“三瑜伽”就是所谓的:

◆ “真言瑜伽”;

◆ “财宝瑜伽”;

◆ “诸法瑜伽”。

有关这方面的教言,如《喜金刚》中,有偈亦云:

真言财宝与诸法,

若圆具此三瑜伽,

轮回之中无住事。

“真言瑜伽”、“财宝瑜伽”以及“诸法瑜伽”,

假如我们究竟圆满了这三种瑜伽,

那么,

我们是没有(可能)住于轮回之中的。

1.所谓的“真言瑜伽”是指:已进入“生起次第”、“圆满次第”等等大业修行之门的瑜伽士们,他们修习把自己明观为“本尊”的“本尊瑜伽”,那么,这就是在修习“生起次第”了;而将所观修的本尊,确认为是犹如水月一般、犹如幻化一般、犹如虹霓一般,那么,这就是在修习“圆满次第”了。假如我们能够如此地双运实修“生起次第”和“圆满次第”的话,那么,就可以圆满(福德和智慧)两种资粮了;借此“二资粮”的圆满,那么,我们当然就会觉悟成佛了。倘若只是单单修习“生起次第”的话,那也就仅仅只能遮蔽“恶趣之门”罢了;通过如此地双运实修“生起次第”和“圆满次第”,那么,就是在遵守“真言律仪”了。以上所说的这些,就是所谓的“真言瑜伽”呀!

2.所谓的“财宝瑜伽”是指:将所有的财宝,都了知为犹如梦幻。通过如此地踏实实修,那么,我们对于所显现象的执实情结,也就会自然而然地破灭消散了。借由将一切事物,都确认为“唯是梦幻”的力量,那就会走向“缘觉”与“菩萨地”了。有关这层道理,如经中有偈亦云:

于诸如幻法,

若已如幻修,

亦得如幻觉。

对于犹如幻化般的事物,

假如已然做过了犹如幻化般的修习,

那么,

也就会犹如幻化般地

获得大觉佛果了。

3.所谓的“诸法瑜伽”,说的就是:借助于证悟了一切诸法“犹如虚空”一般,而将“自与他”、“是与非”,等等所有的一切(二元对立的事物),都证悟为“平等性”。有关这层道理,如经中有偈亦云:

于诸如空法,

若已如空修,

亦得如空觉。

对于犹如虚空般的事物,

假如已然做过了犹如虚空般的修习,

那么,

也就会犹如虚空般地

获得大觉佛果了。

若能如此地修习,就是在实修“三瑜伽”了。

假如渴慕于“生起次第”和“圆满次第”的实修大业,那么,我们就应实修“真言瑜伽”;

假如倾心于“财宝瑜伽”,那么,我们就应修习“梦幻教授”;

假如仰止于“诸法瑜伽”,那么,我们就应修习一切诸法,都如“虚空”一般(的空性深义)。

那么,在一座中,“三瑜伽”又该如何连贯而修呢?

◆ 在一座中,首先,应该修习“生圆二次第”;[真言瑜伽]

◆ 其次,在(行、住、坐、卧)四威仪中,或在座间,(对于所做的一切)则应修为犹如梦幻;[财宝瑜伽]

◆ 无论有何修为,在此修为完结之后,都要以犹如虚空般的“无所缘对”的空性心态、心不作意地安然放下。[诸法瑜伽]

若能如此实修,自己与他人的所有利乐,也就一定都会得以成办了。因此,你们大家都应这样地好好体会实修呀!

除此之外,别无深法。

——冈波巴大师全集《珍珠之鬘第二辑·珍珠之鬘》第十六则竟

图书目录

愿一切善妙吉祥! 1/72 集福与空性 2/72 心念、色身与禅境 3/72 即身成佛 4/72 显密与四法 5/72 显密差异 6/72 三条道,任你走 7/72 道次第与本来面目 8/72 上师与弟子 9/72 十二因缘:流转与还灭 10/72 瑜伽与誓言 11/72 悟者的呓语 12/72 金刚语 13/72 本来面目 14/72 安心法门 15/72 到家的感觉 16/72 简论心性 17/72 “修上觅见”与“见上觅修” 18/72 心性与现象 19/72 实相宣言 20/72 心外无法 21/72 心法 22/72 散论心性 23/72 渐与顿 24/72 心性的证悟 25/72 无生 26/72 显密之辩 27/72 略说“三士道” 28/72 悲心的三种形式 29/72 散论 30/72 证悟自心 31/72 《珍珠之鬘》藏本序 32/72 菩提心 33/72 三胜妙——加行、正行、结行 34/72 胜义菩提心 35/72 慈心、悲心、菩提心 36/72 实修 37/72 萃精的艺术 38/72 三过与三德 39/72 大圆满的教导 40/72 内在的调伏 41/72 实修三要点 42/72 我执的布施 43/72 二谛 44/72 惭与信 45/72 不可或缺 46/72 漫谈 47/72 三瑜伽 48/72 善行 49/72 观心 50/72 善心的力量 51/72 “四瑜伽”法 52/72 《法会大开示》藏本原序 53/72 信仰 54/72 观音的教导 55/72 达波四法 56/72 俱生和合 57/72 心的真相 58/72 关于“大印” 59/72 转道 60/72 认识自心 61/72 善知识的表相 62/72 大修行者的作略 63/72 平常心 64/72 大印行者的风采 65/72 听法的意乐 66/72 实修的误区 67/72 发心 68/72 山居 69/72 依止法 70/72 《冈波巴大师全集》内容简介 71/72 后记 72/72
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