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阿含经新译

作者: 悟慈 分类: 佛学宝典

阿含经之成立

『阿含经』是以佛陀的教说为中心,有佛陀与其弟子们的生活的记录,也包括了教理的注释等之经典,如前述。佛陀之说法,是采随机、随时、随地而应变,而讲述的。诸弟子们即在随时听闻到的法语,依各人理解的程度而自记忆其说法的纲要。这说法的纲要,即成为「法」,而被传诵,而为说教的资料。佛教的「经」就是由这些「法」而编成的。

「经」(SUTRA纽、贯线)的起源,本自印度婆罗门教。他们为便于谙记,而将教义要约简洁的编纂,而为其典籍。「经」之一语被取用在佛教里的初期,即指佛陀阐述宇宙人生的真理之「法」。「经」虽为说「法」之纲要之集录,然而依次而成为繁长的教理之典籍,都一样的统统为之「经」。

『阿含经』现有汉译的四阿含,以及南传巴利佛典之五尼柯耶(五阿含)。其它零粹的梵文,或西藏所译的大部份都被包括在里,均为经过种种的发展阶段而成的。佛陀寂灭后,第一结集时,所合诵(结集)之法,是『阿含经』成立的第一阶段。嗣后将第一结集时所遗漏的法语、事物等搜求网罗,或将第一结集时的那些零散的文并合,或增长,更进而将诸长老们所说之法语、注释,以及偈颂等,都集结而被承认为「经」。可说是『阿含经』成立的第二阶段,是原始佛教时

代就已完成之事(佛在世至佛寂灭后七十年顷)。

这些属于原始的『阿含经』,大多数都是以单行之本,都是以个别的方式被读诵、传留。到了根本分裂(佛灭百年,分为上座部与大众部)之前,则有人把这些单行之经连贯起来,而成为『阿含经』的原型,可说是属于第三阶段,已被称为『四阿含经』。因此座部与大众部两系里,已有采用『四阿含经』的记载,故根本分裂之前,即已成立『四阿含经』的原型,是无可否认的事实。以南传的来说,同样的在于此时也已成立五部经(相应、中、长、增一、小部)。里面之「相应」是属于四阿含之杂部,小部即相当于四阿含外之杂藏。四阿含为:杂、中、长、增一。

根本分裂以后,也就是到了部派佛教时代(佛灭百年至佛灭四百年顷),在二十部派当中,虽然并不都拥有完整的『阿含经』,然而有的部派已拥有完整的『四阿含』,有的即已拥有『五阿含』,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。如南方上座部一直传承五部经,即足以证实其事。在比较显要的部派里,如「有部」即采用『四阿含经』。化地、法藏、大众等部,以及上举之南方上座部,就是采用『五阿含』的部派。

『阿含经』在部派的佛教里,自然的依次而附与部派的特征,而直传至于今天。现在吾人所看到的『四阿含』,或南传『五部阿含经』,之这样的经过好几次的整理告大成的!

图书目录

前言 1/54 阿含经大意 2/54 阿含经之成立 3/54 译本及内容 4/54 杂阿含经卷第一 5/54 杂阿含经卷第二 6/54 杂阿含经卷第三 7/54 杂阿含经卷第四 8/54 杂阿含经卷第五 9/54 杂阿含经卷第六 10/54 杂阿含经卷第七 11/54 杂阿含经卷第八 12/54 杂阿含经卷第九 13/54 杂阿经卷第十 14/54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15/54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 16/54 杂阿含经卷第十三 17/54 杂阿含经卷第十四 18/54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 19/54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 20/54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 21/54 杂阿含经卷第十八 22/54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 23/54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24/54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25/54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 26/54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三(付录) 27/54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28/54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29/54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30/54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31/54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32/54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33/54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 34/54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 35/54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36/54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37/54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 38/54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 39/54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40/54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 41/54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42/54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九 43/54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 44/54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45/54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46/54 杂阿含卷第四十三 47/54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 48/54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49/54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六 50/54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 51/54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 52/54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53/54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 54/54
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