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迦牟尼佛传

作者: 星云 分类: 佛学宝典

第廿五章 频婆娑罗王的皈依

现在说到佛陀离开尼连禅河优楼频罗迦叶的苦行林,有一天来到灵鹫山顶,这里茂林修行,花卉争艳,是一个风景美好的地方,佛陀就暂时在这里住下来休息。王舍城的人民,对于佛陀光临的消息已很早获知,他们都准备要用香花欢迎于道旁。尤其社会上一些敏感的人,知道三迦叶兄弟皈依佛陀经过,都在谈论不休。舆论界更是惊奇的赞仰佛陀,这些出人意料的消息,就这样传入国王的耳中。 

摩竭陀国的国王是频婆娑罗王,他听到佛陀光临到他的国土,欢喜兴奋异常。他回忆起十多年前,佛陀经过他的首都之时,那时佛陀还是悉达多太子,他曾愿意分半个国家给他。想不到昔日的太子,今日真的成为佛陀。当初,他曾要求太子,请他证悟后,一定先要来救度他,这预言今日竟能实现,在频婆娑罗王的心海之中,感到真是千生难遇万劫难逢的幸运。 

频婆娑罗王希望能早日拜见到佛陀,当即派遣使者往灵鹫山顶上去迎接,自己带着大臣、眷属、婆罗门,恭迎在王舍城外的竹林旁。频婆娑罗王一行人等远远的看到佛陀来时,那佛陀的面容是多么的庄严啊!态度是多么的安静呵!他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断除欲望的智者。等到佛陀走近的时候,他带领群臣、眷属,向前顶礼佛足,表示慰问法体的安康,也表示他们内心诚挚的敬意。 

佛陀慈悲的微笑着,以答谢他们的欢迎,然后就和频婆娑罗王并排着进城。 

佛陀的威严端庄,频婆娑罗王不知道如何向佛陀问答才好,他在佛陀的大威力之下,唯有低头不敢多言。 

进入城中,街旁的民众,夹道欢迎,顶礼膜拜,高声欢呼,佛陀都留意的一一微笑招呼。经过数条街道,即至王宫,等到大家在王宫中安坐以后,佛陀向频婆娑罗王说道: 

『大王!分别以后,身体很好吗?治民很如意吗?』 

『佛陀!受您德光的庇照,一切都尚堪告慰。佛陀!我现在有一个问题,很冒失的想请佛陀开示,以除众人的疑惑。这就是此刻坐在佛陀身旁的优楼频罗迦叶道长,他是我们全国所尊奉崇拜的修道者,他既有胜德威名,也有很高的年龄,对于他做佛陀的弟子,把事火的器具遗弃,这是什么原因呢?我们都很想知道。』 

佛陀看看优楼频罗迦叶,示意他来回答频婆娑罗王的问话,因此,优楼频罗迦叶就回答道: 

『大王!对于你请示佛陀的这个问题,我很高兴讲解给你知道。除你以外,也有很多的人,从过去直到现在,对我的隆情厚意,对我的拜火而信奉,我也想告诉他们。 

『大王!佛陀实在是三界人天的导师,是四生有情的慈父,不是我们所能够比拟。像我长到这么大的年龄,还没有死去,能够加入佛陀的弟子群中,真感到无限的欢喜和荣幸。我为甚么要把拜火的器具拋弃而皈依佛陀?这是我明智的抉择,也是佛陀的威德感召。过去,我以事火为功德,相信这精勤的苦行,可以生到天上去享受五欲的快乐,但这并不能离开贪瞋痴的烦恼。就是生到天上去,一方面在享受快乐,一方面还是要恐惧老病死的可畏。事火是为的求生,有生就有老病死,如果能有一个法门,使我们不生,进入涅槃,那不就是没有老病死了吗?那不就是一个自由解脱的地方吗? 

『大王!如果没有大慈大悲的佛陀,我无论如何不能从愚痴的事火教中走出来。没有拜见佛陀以前,我以为事火是最上的神圣修行,自从听到佛陀的教示以后,我才知道事火是增长迷的因。所以我在服从真理的原则之下,就舍弃事火的苦行而皈投在佛陀的座下,我的弟子也和我一样想法。我做人、修行,一直到现在,才感觉到我的心有了着落。』 

优楼频罗迦叶坦白说出他内心的真诚之言,以及赞美佛陀巍巍的功德,频婆娑罗王听得啧啧称赞,他又再对佛陀说道:『佛陀!我听到优楼频罗迦叶的叙述,我也和他一样,我感觉到很欢喜也很荣幸,我今日能再逢到佛陀,实在是三生的幸运。现在请求佛陀明察我们下根的人,讲一点我们能领受的法语听听好吗?』 

佛陀慈悲的说道: 

『大王!我现在说一点关于我们自己的身体给你听听。我们身体上的眼耳鼻舌身意等的一切作用和活动,就是生死起灭的原因。若能深深了解这个生死,那就不会执着。对一切法都能生起平等的观念,那时才能认识我们自身的真相,这个真相,就是所谓无常之相。 

『可是,若人真想究竟洞悉这无常之相,并不是容易的事。因为人有意识的存在,所以生出种种的欲望。欲望、肉体、心,都是生灭的,都是不能常住的。大王!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是无常的吗?假使你知道一切色心之法,是无常的,是不安的,是虚幻的,是皆空的,那就没有「我」的迷妄,没有「我所有」的束缚。明白「我」是无常的,「我所有」是虚假的,没有「我」和「我所有」就不会生苦,也不会受束缚。把握这一点,就是一个清凉的去处,就是一个解脱的地方。』 

佛陀从他大智觉海中流露出的法语,是他认识自己,认识宇宙的真实之言,频婆娑罗王听到这里还不能完全了解,他插上来带着惊奇的口吻请问佛陀道: 

『哎唷!佛陀!你说没有我,那么果报是那一个来受呢?』 

『大王!你再想一想:谁来受果报呢?我告诉你,还是众生自己要来受果报的。不过要受的果报,这也是如幻的。大王!你应该为自己的幸福打算?抑是应该为人民的幸福打算呢?你应该为自己的不幸着想呢?抑是应该为人民的不幸着想呢?究竟那样才是王应想的呢?你要知道:当我们的心与境相遇的时候,这只是空与空的聚合。好比石头与石头相碰以后发出的火花。大王!火花是石头的东西吗?还是谁的东西呢?你照如此去想也就明白。 

『人间在还没有生我以前,就已经有我呢?还是死后有我呢?睡眠的时候是我呢?还是午夜醒来时是我呢?心里没有挂碍是我呢?还是身体上有故障是我呢?所以仔细的想起我时,不过同于石与石相撞而发出那瞬息的火花,但石头不就是火花,等于水中有时起了泡沫,但水并不是泡沫一样。 

『假若一定要说有我,那又何必要苦苦的修行呢?假若一定要说一切都没有,为什么要求解脱呢?老实说,在这个世间上,「我」没有所作,也没有作「我」的主宰,一切都在随着自业流转而已。 

『人有主观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,向外攀就有客观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,所以结果生起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。由于心与境遇合的六识,因此那不如意的烦恼之我也就生起那老病死的循环。贪瞋痴的无明,都是起源于这个我,好象石头与石头相撞击的时候,有时有火,有时无火,但石和石不相撞时,就不能说石头是火。大王!这很小的事情,我为了要明白,经过了多年的修行。大王!离开我执,不是容易的事,可是不离我执又是错误的、愚痴的、颠倒的。 

『忘了我而只为一切众生,再忘了我及一切众生而进入不动心的领域,把心扩大与宇宙一体时,那就是「我」进入涅槃之时,大王这才是人间本来的实相,那个地方才没有生死。』 

佛陀讲到这里的时候,频婆娑罗王和一切听众,内心清凉,得到无上的喜悦,得到法眼净。频婆娑罗王欢喜非常,大众也感动得流着眼泪,他们都皈依了佛陀。

图书目录

十版缘起 1/50 初版自序 2/50 第一章 序 说 3/50 第二章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4/50 第三章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5/50 第四章 佛陀的家谱 6/50 第五章 净饭大王与摩耶夫人 7/50 第六章 蓝毘尼园中太子降诞 8/50 第七章 相者的预言 9/50 第八章 太子少年时的教育 10/50 第九章 美丽的耶输陀罗妃 11/50 第十章 太子出城去郊游 12/50 第十一章 最大的诱惑 13/50 第十二章 太子立志去出家 14/50 第十三章 车匿和犍陟 15/50 第十四章 苦行林中劝谏仙人 16/50 第十五章 都城中的悲哀 17/50 第十六章 王师追至苦行林 18/50 第十七章 频婆娑罗王俗利劝诱 19/50 第十八章 访问阿罗蓝仙人 20/50 第十九章 伽耶山太子修行 21/50 第二十章 降伏魔军与魔女 22/50 第廿一章 成就无上正觉的佛陀 23/50 第廿二章 初转法轮教团成立 24/50 第廿三章 最初的居士和信女 25/50 第廿四章 三迦叶弃邪归正 26/50 第廿五章 频婆娑罗王的皈依 27/50 第廿六章 在竹林精舍的教化 28/50 第廿七章 祇园精舍的建立 29/50 第廿八章 波斯匿王的皈依 30/50 第廿九章 归城施法语 31/50 第三十章 诸王子出家得度 32/50 第卅一章 净饭大王的逝世 33/50 第卅二章 最初的比丘尼 34/50 第卅三章 制戒的因缘 35/50 第卅四章 僧团中的争执与安乐 36/50 第卅五章 毘舍佉大心布施 37/50 第卅六章 迦留陀夷其人其事 38/50 第卅七章 玉耶女的悔改 39/50 第卅八章 善生长者归佛化 40/50 第卅九章 摩登伽女出家证圣果 41/50 第四十章 最初的迫害 42/50 第四十一章 提婆达多叛逆遭报 43/50 第四十二章 阿阇世王忏悔得救 44/50 第四十三章 迦毘罗城的悲运 45/50 第四十四章 特别的教化 46/50 第四十五章 十大比丘弟子 47/50 第四十六章 从越祇国到毗舍离国 48/50 第四十七章 最后的弟子及遗教 49/50 第四十八章 涅槃 50/50
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