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三国人物

作者: 方诗铭 分类: 历史传记
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、英雄辈出的时代,也是一个我们所熟知的时代。然而,我们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,往往来自《三国演义》,因此与历史上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。因此,我们有必要根据现存史料,还历史以本来面目。《论三国人物》的作者方诗铭先生力图通过详密的史料辨证,去掉这些历史人物形象上的迷雾,为读者呈现一幅真实的三国英雄群像,这是非常难得的。

目录

前记 1/71 (一)董卓兴起于“边鄙”的凉州 2/71 (二)“安危定倾” 3/71 (三)董卓与凉州军事集团 4/71 (四)董卓之死 5/71 (五)吕布在并州的早年生涯 6/71 (六)吕布与并州军事集团 7/71 (七)吕布的最后 8/71 (八)“人中有吕布,马中有赤兔” 9/71 (九)作为“游侠”之士的曹操 10/71 (一○)曹操与袁绍为首的政治集团 11/71 (一一)“清平之奸贼,乱世之英雄” 12/71 (一二)曹操据有兖州 13/71 (一三)“规大河以南以待其变” 14/71 (一四)曹操保卫兖州的战争 15/71 (一五)曹操再次保卫兖州的战争 16/71 (一六)曹操与袁绍的矛盾和激化 17/71 (一七)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 18/71 (一八)“黄巾余众”郭泰即“郭大贤” 19/71 (一九)“白波贼帅”杨奉 20/71 (二○)《三国志》为什么不写丁冲 21/71 (二一)以臧霸为首的“泰山诸将” 22/71 (二二)世族、豪杰、游侠——袁绍的一个侧面 23/71 (二三)袁绍在冀州 24/71 (二四)袁绍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者 25/71 (二五)袁绍是如何覆灭的 26/71 (二六)公孙瓒“文武才力足恃” 27/71 (二七)割据幽州的公孙瓒 28/71 (二八)公孙瓒与“商贩庸儿” 29/71 (二九)公孙瓒在袁绍和当地豪族的进攻下失败 30/71 (三○)袁绍与“黑山贼”张燕 31/71 (三一)张燕窥伺袁绍的冀州 32/71 (三二)袁绍、张燕争夺冀州的战争 33/71 (三三)“气侠”之士袁术 34/71 (三四)袁术与孙坚 35/71 (三五)袁术、曹操的封丘之战 36/71 (三六)“袁术至于此乎” 37/71 (三七)“轻狡”之徒孙坚 38/71 (三八)孙坚军事力量的形成 39/71 (三九)孙坚与袁术 40/71 (四○)孙坚之死 41/71 (四一)“明果独断”“勇盖天下” 42/71 (四二)孙策与袁术 43/71 (四三)“精兵之地”与“丹阳兵” 44/71 (四四)丹阳成为孙策平定江东的根据地 45/71 (四五)孙氏父子与会稽大姓强族 46/71 (四六)魏滕和虞翻 47/71 (四七)吴郡“四姓”与会稽“四族” 48/71 (四八)鲁肃的早年生涯 49/71 (四九)周瑜与孙吴建国 50/71 (五○)周瑜与赤壁之战 51/71 (五一)“刘备寄寓,有似养虎” 52/71 (五二)“枭雄”刘备 53/71 (五三)刘备与公孙瓒 54/71 (五四)刘备被拥戴为徐州牧 55/71 (五五)“争盟淮隅”的失败 56/71 (五六)诸葛亮的家世 57/71 (五七)“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” 58/71 (五八)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 59/71 (五九)《隆中对》 60/71 (六○)关羽其人 61/71 (六一)关羽与荆州之失 62/71 (六二)刘备与关羽 63/71 (六三)诸葛亮与法正 64/71 (六四)庞统、法正与刘备 65/71 (六五)马超及其在蜀的处境 66/71 (六六)李严与诸葛亮 67/71 (六七)“明惠若神”“慧心大悟” 68/71 (六八)“浮华”与何晏 69/71 (六九)何晏是曹爽的“腹心”吗 70/71 (七○)高平陵政变中的何晏 71/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