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简介

蔡元培(1868年1月11日-1940年3月5日),号孑民,字鹤卿,浙江绍兴人,1868年出生在一个中产的商人家庭。少年入私塾读经,1883年考中秀才,1889年和1892年连中举人、进士,1894年授翰林院编修。

正当蔡元培在宦门仕途一帆风顺时,清王朝的腐朽无能,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,康梁戊戌变法的破产,国家内忧外患日甚一日的境况,使他受到强烈的震动,开始为祖国的命运而悲愤和担忧,为民族生存的出路而探索。他认为康梁变法之所以失败,是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。因此,于1898年9月,辞官离京都,南下从事教育。同年冬,出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,开始了他从事新式教育的活动。

1901年《辛丑条约》签订后,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,把中国进一步推向灾难和黑暗的深渊。这时,蔡元培看到清政府已不可救药,开始倾向反清革命。这一年,他到上海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。1902年3月,蔡元培和叶瀚、蒋观云等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,并被推为会长。他们利用这个组织表面办教育,暗中鼓吹革命。同年10月,南洋公学的学生因不满学校当局的高压政策发生了退学风潮,蔡元培支持并参加了这次学生运动,并由他提议,为退学学生组成了爱国学社。同年冬,又与蒋智由、黄宗仰等人发起组织了爱国女学校。在这两所学校中,提倡民权,宣传反清革命思想,进行军事训练。

中国教育会及爱国学社的革命活动,引起清朝廷注视,教育会及学社主要成员均在预定逮捕之列,蔡元培于1903年6月赴青岛。《苏报》案发生后,同年冬又返上海,参与创办《俄事警闻》(后改为《警钟》日报),鼓吹革命。

1904年冬,蔡元培和章太炎等人创立光复会,又名复古会,并被推举为会长。光复会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。1905年7月,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——中国同盟会。10月,黄兴到上海介绍蔡元培加入同盟会,并由同盟会总部任命为上海分部主盟人。他发展了黄炎培等十余人加入同盟会。他利用光复会、同盟会组织,在开展革命宣传、联络发动会党、培养革命骨干、组织武装起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,为辛亥革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
主要作品

  • 蔡元培谈教育
  • 大学教育
  • 简易哲学纲要
  • 以美育代宗教说
  • 蔡元培自述
  •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
  • 中国伦理学史
  • 中学修身教科书
  • 石头记索隐
  • 中国人的修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