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简介

刘恕(公元1032—1078年)字道原,宋筠州(今江西高安)人。进士。仕至秘书丞。为人博学强记,精于史学,司马光修《资治通鉴》,曾招之为佐助,主要负责魏晋南北朝部分。又撰有《五代十国纪年》和《通鉴外纪》。

道原讳恕,其先京兆万年人。六世祖度为临川令,卒官,葬筠州,遂为筠州人。父涣字凝之,少有高志,为颍上令,年五十弃官,家庐山之阳,今为尚书屯田员外郎致仕。道原幼聪警俊拔,读书一过目即成诵,年始四岁,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,道原应声曰:以其兄之子妻之。一坐惊异。十岁谒晏元,献公问以事,道原往返诘难,公不能屈。十二三时已治《春秋》欲应贤良方正举,尝从人借《后汉书》,旬余还之,人疑其未读也,道原已尽记。又借《唐书》,亦然。举进士试入高等对经义说书皆第一,时年十八,释褐为邢州巨鹿主簿。陈成肃帅高阳召至府,重礼之,请讲《春秋》,亲率官属往听,迁晋州和川令。道原为人急然诺,重气义,郡守得罪被劾,属官皆连逮下狱,道原独供饮食,且保证之,恤其妻子如己骨肉。狱既解,又数转运使以深文峻法抵官满,以疾不赴诏者累年。陆介夫帅广西辟掌机宜。

道原笃好史书,纪传之外,网罗百家,以至稗官小说,无不该览,当其专精,忘寝食之劳,其谈数千载事,若指诸掌,贯穿出入,皆可考验,故独以史学高一时。治平中,今端明殿学士司马君实受诏修《资治通鉴》,奏请同修,道原于汉魏以后事,尤能精详,考证前事差缪,司马公悉委而能决焉。居二年,转著作佐郎。

道原性耿介刚直,不以一毫挫于人。熙宁初,执政有与道原故旧者,欲引以修三司条例,道原不肯附之,且非其所为,执政者浸不说。当是时,其权震天下,人不敢忤,而道原愤愤,欲与之较,面语侵之,变色悖怒,而道原意气自若,见谗谄附会者,疾之如雠,久之,亦不自安,以亲老告归南康,就乞监酒税,以就养。有诏即官下编修。改秘书丞,赐五品服、丁母寿安县君钱氏忧,解官。又诏就家续成前书,未除丧,元丰元年九月戊戌卒,年四十七。其年十一月壬申葬南康军母氏之茔。

道原好著述,志欲包括古今天下事物,无所不学,历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世官府案牍,亦取以审覆其书之得失。求书不远数百里,身就之借读且抄,尽得乃已,目为之翳病、右手足偏废、伏枕再期、强学如故。著《十国纪年》四十二卷,《包牺至周厉王疑年谱》、《共和至熙宁年谱略》各一卷,《外纪》十卷,他书未成。

娶蔡氏职方郎中巽之女、封安平县君,生三子,曰羲仲、和叔、羲叔,一女曰和仲。祖禹与道原修书九年,道原将卒,口授其子,使作书来别曰:子其为碣,若表以识吾墓铭。曰:呜呼!道原博学强识,海涵地负,富有万物,人所难能,不降色辞,中道而殒,鲜克知之,精明在上,体魄在下,刻诗墓前,以诏观者。

主要作品

  • 资治通鉴外纪